时间:2018-12-17 作者:英语课 分类:大学四六级阅读


英语课

 四级翻译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个难题,很多人把精力放在了翻译预测上了?其实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基本功扎实,看到考题你知道如何应对,那你就需要看看下面这篇文章是如何处理词和句子的翻译的,希望可以帮助大家顺利备考。


无论考查什么话题,出卷老师必须保证考的每句话、每个词考生都是学过的,甚至考的很多内容都不超出中学词汇水平,只是需要同学思维转换。例如去年考的“茶叶是中国文明之瑰宝”当中的“瑰宝”就难倒了很多同学,“瑰宝”我们用更简单的中文解释,就是“财宝、珍宝”的意思,而“财宝”一词,我们初中就学过,就是treasure一词。又如上次六级考的“大妈”和“土豪”,大妈如何翻译?有人说是big mother,有人说是old woman,大妈其实就是中年妇女,我们翻译成middle-aged woman 就可以了。而土豪,过去指的是乡绅地主,可以翻译成landlord,或者指地方有权有势的人,可以翻译成local tyrant 1。而今天的土豪,意思更简单,指的就是有钱人,可以译为rich man。而这些词都是非常简单的,如果一个表达我们真的没有学过而出卷老师考了,他一定会给大家提供已有译文,如考西安提到秦始皇兵马俑,一定会给大家提供译文的。
除了词汇的翻译,四六级翻译还要注意句子的语法结构,即一个句子如何正确组织,这也是关键。我们要注意中英文思维方式的差异,比如中文一个句子当中的时间、地点状语,在英语当中喜欢后置,需要把主谓宾结构先翻译出来,再依次写上地点状语和时间状语。如果一个句子出现定语,并且是分词或不定式或名词短语形式,也是习惯置于名词后面。只有同时注重词汇的思维转换和句子的语法结构我们才能把翻译做好。为了帮助广大考生从容应对翻译题型,我们将分别从词、句的翻译角度进行分析,帮助考生掌握翻译技巧和要点。
(一) 词的翻译
1.词义选择
所谓词义选择,是指词本来就有这个意思,问题是要我们将其在特定场合的正确意思选出来。正确选词是保证译文质量的重要环节,如果能做到在词语意义和字面形式上都对等当然最好,如果不能兼顾,则取意义,舍形式。越是普通的词,越是拥有繁多的释义和搭配,翻译过程中的词义也就越难以确定。选词时,要注意词义的广狭、所处的语境、词义的褒贬和感情色彩。
例1 原文:但通常每个家庭都会在除夕夜团聚,一起吃年夜饭。
译文:However, New Year’s Eve is usually an occasion for Chinese families to gather for the annual reunion dinner.
分析:“年夜饭”此处实际就是每年一度的团圆饭,为了让译文更符合英语国家的习惯,这里用的是annual reunion dinner,理解起来更容易。
例2 原文:人们还会在门上粘贴红色的对联(couplets)
译文:It was widespread particularly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1)形容词或副词→名词
由于语法结构和修辞的需要,汉语的形容词和副词也可以转译成英语的名词。
例: 原文:只有这些生灵自由自在地享受着这个黄昏。
译文: ...leaving these living things to enjoy this moment of dusk with full ease and freedom.
(2)名词→动词
有些情况下,汉语的名词由英语的动词表达,此时汉语中修饰名词的形容词也随之改为英语中作状语使用的副词。
例: 原文:各地欢度春节的习俗和传统有很大差异。
译文:Customs and traditions concerning the celebration of the Chinese New Year vary widely from place to place.
分析:原文中“差异”为名词,为了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译文中转换为了动词“vary”,原文中修饰“差异”一词的形容词“很大”转换为了副词“widely”,使译文更生动。
3.词的增补
(1)语法需要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汉译英时往往需要补充汉语里省去的词语或没有的词类,以使译文符合英语语法的要求。增词译法在汉译英中实际上是添加原文为了语言简洁而省去的成分,增补的词多为冠词(英语所特有)、代词或名词(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连词和介词等。
例: 原文:但通常每个家庭都会在除夕夜团聚,一起吃年夜饭。
译文:However, New Year’s Eve is usually an occasion for Chinese families to gather for the annual reunion dinner.
分析:英语中用得最多的介词有at,by,for,from,in,of,on,to和with九个。这些介词是连接英语句子的重要纽带,在英语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汉译英时,要根据上下文搭配灵活地选择介词。另外,译文中增译“an occasion”来解释说明“除夕夜”的作用,使得除夕夜的作用更加突出,彰显了中国人对于除夕夜的重视。
(2)意思表达需要
例: 原文:这是黄河滩上的一幕。
译文:This is a scene taking place on the shore of the Yellow River.
分析:在翻译“这是黄河滩上的一幕”时,增译taking place短语,使译文表达更为生动贴切。
(3)文化背景解释的需要
中西文化差异的存在使得英语和汉语包含着许多文化色彩浓厚且不易为译文读者所理解的词语。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使用增词译法,把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翻译出来。
例: 原文: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译文:The wit of three cobblers combined surpasses that of Zhuge Liang, the master mind.
4.词的减省
所谓词的减省,就是翻译时,把原文中一些仅仅为了语法上的需要而存在的词、词组加以适当省略,从而达到译文通顺、意思完整而句子精练的目的。汉语中重复的部分可以是主语、谓语、宾语、表语、定语等,在译成英语时需适当删减,以保持句子的通畅。
例: 原文:为驱厄运、迎好运,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
译文:It is also traditional for every family to thoroughly 2 clean the house in order to sweep away ill fortune and bring in good luck.
分析:删减了原句中的“进行”一词。
5.词的替代
重复是汉语常用的一种语篇衔接手段,虽然英语中也用重复,但多是利用词语的重复来体现语义强调或进行语言润饰。汉语以重复见长,英语则以省略见长。故而在汉译英时,可采用替代的方法来避免重复。在英语中主要有三种替代现象:名词成分替代、谓语成分替代和分句替代。
(二)句的翻译
汉语造句以名词为重心,以词组、散句和分句为手段,习惯按照时间、逻辑顺序进行横排式表述,其内部逻辑关系“含而不露”,甚至断句不严,外形松散,因此汉语常被称为时间型的动态结构,主要体现为形式自由、富于弹性。而英语则以“主——谓”的主干结构为
中心来统领各语言成分,句界分明,外形严谨。因此在汉译英时,译文在逻辑和形式上都应当体现出英语的特点。如果是单句,首先应当确立句子的主干及句型,如果是复杂的句子或长句,则需要确立中心,根据上下文进行句子组合,可以译为并列句、主从复合句(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并列复合句或使用独立结构等。这是汉译英的第一步,也是正确译文的基础。
1.确立主干
在汉译英时,不管汉语句子如何复杂,首先要考虑英语的基本组句框架。这些最基本的框架可以变换,可以组合,但不能突破。组织英语句子时,始终不能脱离“主——谓”主干这一总的框架,然后再进行相应的时态变化、语态变化、语气变化、句式转换(肯定式、否定式、疑问式、强调句式及倒装句式等),增加定语、状语修饰成分、插入语等。比如,第二句“新年的庆祝活动从除夕开始一直延续到元宵节(the Lantern Festival),即从农历(lunar calendar)最后一个月的最后一天至新年第一个月的第十五天。”中文原文句子较长,翻译成英文时要将主干分离出来。本句的主干是“庆祝活动从除夕开始一直延续到元宵节”,用“run from...to...”来表达,是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在抓出主干之后,还需要把句子里面的其他成分分别转换成英文里面的状语、定语、同位语等成分,将“农历最后一个月的最后一天”和“新年第一个月的第十五天”分别转换为“除夕”的同位语和“元宵节”的定语。
2.语序调整
(1)定语的位置
汉语的定语常放在中心语前;而英语的定语位置分两种:前置和后置。单词充当定语时通常放在被修饰的中心语前;而短语和从句作定语则多置于所修饰的中心语之后。
(2)状语的位置
汉语常把状语放在被修饰的成分前面,但英语中状语的位置则分为几种情况:单词作状语修饰形容词或其他状语时,常前置;表示程度的状语修饰其他状语时,可前置或后置;单词作状语修饰动词时,多放在动词之后;短语或从句作状语时,可放在被修饰部分之前或之后。
(3)汉英叙事重心不同
汉语先叙事,然后表态或评论,以此来突出话题,这种句子被称为主题句。而英语则先表态或进行评论,而后再叙事,以突出主语。
(4)强弱词语的顺序不同
表示感情色彩的轻重、强弱时,汉语将重的内容、强的词语放在前面;英语将语义轻的内容、弱的词语放在前面,基本原则是前轻后重,前简后繁。
除了上面的技巧外,还要注意段落的衔接。段落的衔接是指段落中各部分在语法和词汇方面的关联,即段落的各个部分的排列和衔接要符合逻辑。汉语和英语在衔接手法上迥异。汉语常用省略 (如主语和连接词)和重复的手段,依靠句与句之间内在的隐性逻辑关系体现段落的连贯;而英语则常用连接词 (如连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替代词、指称语 (如人称代词及相应的物主代词)、特有的冠词实现衔接,体现出段落内的语篇性。
考试范围由“校园文化、民生发展、科技兴国、生命科学、求职就业”改为“校园文化、社会生活、餐饮娱乐、民生发展、科技兴国、生命科学、求职就业、新兴学科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其中亮点就是新增了难度较大的文化领域。
希望大家仔细研读这篇文章,在即将到来的考试中可以用到其中的技巧,也预祝各位考生可以顺利通过四级。

1 tyrant
n.暴君,专制的君主,残暴的人
  • The country was ruled by a despotic tyrant.该国处在一个专制暴君的统治之下。
  • The tyrant was deaf to the entreaties of the slaves.暴君听不到奴隶们的哀鸣。
2 thoroughly
adv.完全地,彻底地,十足地
  • The soil must be thoroughly turned over before planting.一定要先把土地深翻一遍再下种。
  • The soldiers have been thoroughly instructed in the care of their weapons.士兵们都系统地接受过保护武器的训练。
标签: 四级
学英语单词
acid adsorber
addulcing
Almansis strain
Anizy-le-Château
annual heat consumption on space-heating
apamea crenata
atomic bombardment
bear proportion to
begonia heracleifolias
braced and stayed surface
broad band isolator
cathode-ray tube device
central canal for chorda tympani
chlorinate
cistaceaes
coprinus comatu
coupled batter pile
covered container
cross-over design
cultured pearl
Danube R.
diapriids
direct-current comparator
dizzinesses
document darft
dorise
dry-hole accounting
earth fall
Eumotol
every bit as
ferth
floating carrier transmitter
gonidial phase
Gorshechnoye
gross model
haircord
hand crane
high-pressure compressor
hyacinth dolichos
hypersecretions
ichoroid
ill turns
in-floor tow line trolley
inopectic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al disorder
investment fundss
job efficiency
justifieth
karkarashvilis
korron
lay-out of road
limited shelf life item
linomats
local competitive bidding
lucys
mannooligosaccharides
measure rest
meet at Philippi
Meta-saleeite
multispan elastic rotor system
MYRMECOBIIDAE
oo arr
orthoboric acids
overlook from
oxybutyria
peinte
phloroglucinol phthalein
phytoestrogen
Pinhal Novo
prepriming
princetons
promethazines
puszta
radioactive distribution
rasser
release lever axle
resource capacity
room for
rotary awner
RPIC
saddle tank machine
samuel wiesenthals
sea-holly
Selfridge
speed discrepancy
spot noise to carrier ratio
Ste-Catherine, Pte.
steel acoustic laminate
strap end
strophidon brummeri
subjective thinking
thayr
turbulence accident
uncapitalized
underlinens
uvrb
vermeil ruby
voicing
warning whistle
WDEF
well-stud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