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04 作者:英语课 分类:雅思英语


英语课

   熟能生巧,是中国学生学外语中使用最多的学习方法了,也是看似最合理、最有说服力的学习方法,每当学生们的某项英语能力不高时,人们总容易把它看成是因为“不熟练”而造成,并且期待着用“熟练”的方法来解决它,久而久之,熟能生巧,就成了学生们解决一切学英语问题的通用思路。


  而其实呢,大多数人对“熟”的理解,不过是重复的次数而已,是一种很容易执行但却很难坚持下去的海量时间战术,当“熟”了几次、几十次、几百次后发现并没有生出期待的“巧”来(也即重复了若干次后并没有掌握要学的内容),大多数人也就坚持不下去了,并陷入了“熟为什么不能生巧”的困惑中。凡问我“曲老师,你说这英语能力到底该怎样提高”的人,一般都应该是被“熟”骗过的人。熟,挡住了大家对学英语问题的深度思考,掩盖了学英语当中暗藏的技术障碍。下面我以英语听力为例,向你解释熟为什么不能生巧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在英语的各项能力学习中,听力,恐怕是最不满足熟能生巧的规律的,这一点你还别不相信,去问问耳朵上挂着MP3的学生们,他们哪个人不是打着提高英语听力的理由向父母要钱买了MP3,又有几个人天天用它们真的提高了英语听力?更令人不能接受的是,听了多少遍不能听懂的东西,打开对照的原文一看,常常又十分简单,仅是一搬到耳朵上就糊涂着,似乎耳朵这东西就是十分笨拙,怎么也难以生出巧来。
  其实挡住你英语听力提高的最大障碍,并不主要是熟悉不熟悉的问题,而主要是一种叫做“母语发音反力”的东西在做怪,这个名词听上去有点新鲜吧,这是我提出来的一个新名词,自然也由我来解释给你听。
  人的大脑很奇怪,说聪明就聪明得一塌糊涂,说笨也笨得真是可以。人类大脑通过耳朵对语言发音的识别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语言听力),就是大脑最笨的弱点之一。人类的大脑似乎很费劲才能学会识别一个很简单的语言发音,以至于绝大多数人一辈子所能识别的语言发音,仅在50个左右。比如中国人的耳朵,能无障碍地识别的语言发音仅是汉语拼音里的b、p、m、f……等56个音和它们的组合(不考虑地方方言)。而英国人呢,他们的耳朵也一样很笨,他们能无障碍地识别的语言音也仅是48个英式音(即国际音标里的48个音素,不考虑地方方言)。人的大脑指挥着耳朵所能识别的语言发音虽然这么少,可大脑学会识别这些音却要花很多年,一个人基本上是在他15岁之前(尤其是10岁之前)通过反复多遍的亲口发音才将母语的几十个发音“印迹”到大脑里去的。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15岁之前(尤其是10岁之前)你嘴里经常发出着什么音,这些音就会被自动地“传感”进你的大脑里,成为你一辈子最容易发出和听懂的语言音,它们就是你的“母语发音体系”。母语发音体系一旦形成,其好处是一辈子跟着你,忠心耿耿地为你服务,连睡觉的梦话里都可以发出地道的母语音。其坏处是它“统占”并“封闭”了你的语言发音扩展能力,使你对另外一种区别较大的语言发音(如英语音)麻木无感觉,发不准也听不懂它们,使外语真的成了永远的“外”语,成了一辈子可以响在耳畔却遥不可及的另一个世界的声音。
  这就是母语发音反力,它的存在是中国人学好英语发音和打通英语听力的最大障碍。
  我可以用研究数据表明,一个人的汉语发音水平越好越稳固,他的汉语发音对英语发音的反力就越大,他学英语发音就越困难,这个反力有如下分布规律:0-5岁,几乎无反力;5-10岁,有微小反力;10-15岁,反力明显加大,即说英语已明显费劲,并且汉语口音严重;15岁以上,反力更大;20岁以上,若不采用科学方法指导矫治,基本上终生难以学会地道准确的英语发音。
  因此中国人练英语听力,熟,真的能生巧吗?不能说不能,但肯定不再像学母语那么容易了,并且其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单纯的练习,而要能准确评估、感知、测定自己的耳朵和嘴巴对英语发音的反力程度,并根据这种程度首先用科学的办法(如口腔后部发声法、舌位练习法、自由语调体验法等)敲掉“母语发音反力”这个暗藏的英语发音学习障碍,然后再去进行“量”上的反复练习,才能催生出人人期待的、毫无障碍的、突飞猛进提高英语听力的“巧”来!因此提高英语听力,不能一上来就挂上耳机听半年看看怎么样,而要“以智取胜”。
  学外语是个技术活,中国人学英语在听说读写背单词等各个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内在反力”,都需要用科学方法去克服。因此有一句话叫“学母语靠本能,学外语靠本事”,希望在这个假期中准备提高英语的同学们,多花点时间去学学敲掉“反力”的本事,避免盲目耗时间的低效率重复。
 

标签: 雅思听力
学英语单词
-cycle
acid ethylphosphite
Amaranthus caudatus
American Megalopolis
antilinear mapping
Arzbach
bed-collapsing technique
Bispebjerg
borewell
Britholite-Y
bugantia
butyl phenyl carbinol
C.O.F. (Cooling of Fuel)
card slot
cargo crate
catch someone with their trousers down
centre pin socket
Chashniki
check on household occupants
contraction ring of uterus
contractor fee
corrosion testing of lubricating oils
cosi2/tan coating
courtesy cars
crack length
cross-phrasing
cyrtarachne bufo
dark current of photomultiplier tube
death-roll
Dichlorfenamide
double diameter piston motor
eccentric reduction
ermintrude
estroprogestative
fiber feeder
first line left
fowl and livestock cargo
fusarium oxysporum schl.f. cepae (hanzawa) synder et hansen
G-spin
genus olearias
gisted
gluiest
hallucinant
Haptǒk
heavy gun
how are you fixed for sth?
I usually go to bed at about midnight
impact serial printer
indentometer
indirect interaction
inflammation of connective tissue
interactive data definition utility
kingdon
laagering
Lajawa
latent unemployment
layer protocol
leathery polypodies
lexical chunk
lut (lutite)
ManLAM
Masshoff
mean lag
misseemed
Morinda lacunosa
offend at
Passader See
peat breccia
phase focusing
presintered density
prosthetic grous
quasi-nilgroup
readaholics
recombinant-dnas
retrogressive mutation
Revivan
Rightpondia
Saxifraga dshagalensis
Schistosoma haematobium
screw and nut steering
sergeantfish
sheeted ground
ship building plate
stean
synchronous transformer
syndrome-threshold decoder
szechuan block
takeoff distance
Teonongia
termination test
tertiary code
The Chase Bank
the Triassic period
Thorsφ
three - mile limit
tiller rotro
transaction tape
turnery
vasomaxes
venter musculi
width of wheel tread
YS (yield strength)